教你看懂餐飲“定位”的陷阱與盲點

教你看懂餐飲“定位”的陷阱與盲點

關於定位理論,這些年討論的紅紅火火,但是卻褒貶不一,有的定位成功了,有的定位失敗了,這究竟是什麼原因?你的定位是錦上添花,還是走火入魔?是在升級,還是自宮?
01、常識
天下沒有絕對的真理,我們需要用常識來理解“定位理論”。

定位理論本身,不是神話,也沒有好或不好之說。有的,只是企業的認知和運營水平。
“定位理論”在實操中,不僅需要高段位的諮詢公司,也需要高段位的企業和老闆。就像諸葛亮能拿出《隆中對》,劉備也要聽得懂。否則,一切都是枉然
也就是說,定位理論就像是金錢,智者用來創造財富,愚者用來製造罪惡。
但是,太多人卻以罪惡來仇視財富。因此,我們對“定位理論”的褒貶,都是不公平的。
現在講的定位,一定不是廣告的一部分,而是企業經營層面的戰略的一部分,它是企業的頂層設計,是企業的宏觀戰略規劃
從這個角度來講,即使不用定位這個詞,用其他詞來代替,它還是一種戰略方向、戰略位置,或者是一種心智資源的佔領
02、掌握節奏
企業如同人,不同的發展階段,有不同的使命。
“定位理論”在實操中,也不能不加理性地進行“複製”。在運用過程中,需要考慮企業的發展階段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,以及競爭環境、行業環境這些要素。
比如,賣肉夾饃的品牌和賣西班牙菜的品牌在使用“定位理論”時,就完全不一樣。定位理論更不是單純地找出一個差異化,然後改個名字,把“差異化”冠到名字裡就可以的。
因此,任何成功都是有局限的,不可能完全複製的。
03、系統資源運作

“定位理論”本質就是一個戰略,要有很多戰術來支持。最終,定位理論的成功,還是系統的成功。
換句話說,定位理論是錦上添花的東西,而不是雪中送炭。只要系統強大,管他定位理論,還是超級符號,你都會更成功。否則,定位這塊他山之石,只會砸了自己的腳。
但是,目前看到的,很多諮詢公司正在把戰略簡化為戰術,簡單到尋找“差異化”,然後用廣告催動,來製造爆點
這有一個好處,諮詢公司的作用立杆見影——我們常常看到定位理論喜歡換名字:品牌+爆品+品類
客觀說,這種方法,在某個企業是成功的。但是,並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招儿。
舉個例子。秦朝能滅掉六國,許多人看到的只是秦軍殘暴和武器先進,其實人家強大的根本還是武裝動員能力強,徵兵能夠具體到一家一戶一人。所以,後來劉邦進入咸陽後,蕭何不搶美女,不搶財寶,卻獨去搶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圖書。後來楚漢逐鹿,劉邦知天下地理形勢戶口強弱,在鬥爭中佔盡先機。
再來說定位理論。同樣是以定位理論的名號“更名”,其中不乏成功者,但也有一些餐飲業者被摧殘得半死不活。而其幕後操盤者卻只炫耀成功案例,迴避失敗案例。在征服新客戶時,往往誇大成功案例。
這種做法,跟誇大王老吉的成功,一樣一樣的。
04、勢能
不切實際的更名,有時候是給企業“穿小鞋”。忽視品牌勢能的“更名”,是在自宮。
還來以戰爭舉例。
—謀求生存階段—
拼的是突破能力,然後打出根據地。在根據地裡,完成人才、技術、資本和品牌的積累。這個時候,多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,做加法。
—企業發展階段—
需要的是擴張,擴張,擴張。戰術上是蜂巢式佈局。用廣告製造氣場,用規模製造更強大的勢能,實現以戰養戰。這個時候,多採用的是都會區的爭奪戰,企業要做的是乘法。
因此,在企業發展階段,如果定位理論漠視品牌勢能,把爆品品類化,往往會給應該做規模優勢的企業“穿小鞋”,讓原本可以奔跑的企業匍匐前進。
有時,真不知道這是在製造競爭優勢,還是在限制競爭優勢。
另外補一句,品牌勢能有兩種:一種是突破力;一種是號召力。
通常,當企業處在品類的前列時,這時拼的,就不是單點突破能力,而是品牌號召力。簡單說,就是企業要從產品層面迎合消費者,轉化為從品牌價值主張上引導消費者。
05、誇大
兵家說,水無常形,兵無常勢。商場如戰場,也是如此。因此,一個企業的崛起,不是單純依靠“定位理論”就能成功的。那種“一招致敵”的想法也是天真的。
比如,定位理論在國內的成名之作——王老吉的成功,
一是廣告的成功
二是定價的成功
三是投資的成功
當初,廣東去火飲料多如牛毛,比如夏桑菊。但是沒有人敢大筆投資,推廣向全國。王老吉就做了廣告,並且大筆投資推廣。
曾經有句話說,廣告做的大,假的也能變成真。你說,王老吉的成功,到底是廣告的成功,還是定位理論的成功?
06、自我
不僅餐飲企業,就連許多“專家”也沒完全搞清楚市場定位、產品定位及品牌定位分別“定”什麼的問題。
最典型的案例莫過西貝:先是師從特勞特定位出了“西北菜”;又在里斯公司研究下作了“烹羊專家”;最後,靠自己回到了莜面村……
據業內人士透露,最近,紅棗品牌“好想你”也棄用了特勞特的定位方案。 “好想你”曾用1500萬,從特勞特學了4個字:健康零食。但是現在,好想你把這個“定位”推倒了,又回到了此前的“健康,時尚,快樂,禮品”。
你說定位有沒有錯?
定位理論沒有錯,但是它如果不符合企業的實際層面,很容易讓企業的戰略走偏。 “好想你那麼多的專賣店,肯定不是一個健康零食所能替代的,它不是良品鋪子。”業內人士評價。
對於商業生態和商業合作來說,不切實際的策略,就淪為餿主意。有時,它到底是在為你謀良策,還是通過折騰你來刷自己的存在感?能否去偽存真就看你的水平了。

(編整:餐飲食品生意參謀/來源:餐飲老闆內參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