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人餐廳?國外及中國都關了!
這幾天,上海的無人麵館成了網紅。
說是麵館,其實更像是一個巨大的自動售貨機兼智能微波爐,食客們可以從酸湯肥牛面和豚骨面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,然後靜等一分鐘,便能拿到熱騰騰的食物。無人麵館之所以火,並不是因為味道驚艷,而是因為擁有著時下火爆的“無人化”概念——除了往機器裡補充碗裝麵條,全程用不到工作人員出面。
然而,如果僅僅是這樣,無人麵館縱然有話題性,卻也難以在問世一周後還能登上微博熱搜Top10。無人麵館之所以至今熱度不減,是因為,它突然被上海市場監管局叫停了。
無人餐飲相差的,恐怕不只是執照
無人麵館停業的理由很簡單,因為超出了許可允許的經營範圍內,涉嫌超範圍經營,需要等到補齊相關許可證後,才可再度使用。
就在網友們為近期體驗不到這座網紅麵館而遺憾時,另外一則消息在距離一萬多公里以外的美國爆出,美國一家叫Eatsa的連鎖餐廳,同時關掉了旗下五家餐館,只留下了最後的兩家。
這看似並不相關的兩則消息,卻有一個重要的共通點:無人餐飲。要知道,Eatsa並非是一家普通餐廳,而是美國甚至全球範圍內,最有名的無人餐廳。早在2015年,Eatsa就有了自己的門店,之後一路開疆闢地,成為了將無人概念與餐飲服務融合得最好的餐飲品牌。顧客在Eatsa裡,很容易就有穿越時空的錯覺——時尚的裝修,充滿未來感的點餐系統,便捷有趣的取餐設備,這麼多因素融合起來,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前來消費。
相比起執照的不完備,Eatsa的倒掉,其實倒更值得上海無人麵館的經營者擔憂,也更值得中國所有致力於發展無人餐飲的人引以為戒。
目前中國的無人餐飲,最大的優勢是什麼,是便捷,還是其他?就拿無人麵館來說,它最大的賣點,難道只是一分鐘出麵的功能?
以時間來說,一分鐘固然夠短,但是在送餐平台如此發展的中國,這點便捷性並非是最大的好處,無人麵館之所以會成為話題,還是抓住了人們的“嚐鮮”心理。麵條吃過無數碗,能吃到用機器做出來的熱騰騰的麵條,卻是頭一回,再加上50元一碗的嘗試成本並不高,大家自然喜聞樂見。
然而,再喜聞樂見,也不過是嚐鮮,而嚐鮮都是有時效性的。 Eatsa在問世時,價格也同樣低於附近的餐飲店,菜單比起無人麵館來,不知豐富了多少倍,可卻還是沒能撐過兩年時間,可見,再高科技再引領時尚,一旦過了和消費者的蜜月期,其自身魅力就會迎來斷崖式消退,消費者一旦覺得“不過如此”,也就不會再二次消費。
由此,我們不妨展望一下,即使無人麵館恢復了營業,它又能維持多久?無人麵館要想長久開下去,差的絕非一個更完備的執照,而是除了“嚐鮮”外的其他優勢。
滿足個性化需求,才是無人餐飲的生存之道
說起來,除了嚐鮮外,無人餐飲的便捷性似乎也不容忽視,的確,沒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環節,會讓就餐更加省時省力。
只不過,一味追求便捷性,也卻會讓其變成最大的劣勢。
餐飲是個非常個性化的過程,需要不斷調節才能找到最符合自己口味的菜餚,傳統餐飲模式裡,服務員會就口味問題和顧客不斷進行交流,顧客也可以很方便地提出各種個性化的需求: “這道菜少放辣,多放醋。”“不要香菜,不要蒜。”
可是在無人餐飲中,原本很容易實現的個性化要求,則成為了難點,要么乾脆實現不了(比如無人麵館),要么實現起來繁瑣困難,即使可以填寫個人需求,但是對著機器講述訴求,怎麼可能比對經驗老到的服務員更加省事省心?
這樣一來,無人餐廳的個性化,便成了穿著個性化衣裳的程式化。其優勢和劣勢互相轉化,互相抵消,最終的綜合體驗,其實和傳統餐飲無異,而如果從口味上來說,還未必可以勝過一籌。
所以,雖然無人麵館的出現讓人驚喜,無人餐廳也是大勢所趨,但是說到底,餐飲畢竟不同於其他行業,如果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,那麼Eatsa的故事可能還會上演。
想讓無人餐飲從概念變成行業,讓個性化需求得到實現,就必須拋開“只要無人就是好”的局限,將“有人”的價值和“無人”的便利融合起來。
真正的無人餐飲,其賣點不該是簡單粗暴地讓機器取代人,從而消除人的價值,而是讓人去更好地管理客戶的口味,然後管理那些先進的設備去實現這樣的口味,讓所有資源以最人性化的形式出現,在無人的模式中,滲透出濃濃的人情味。
(編整:餐飲食品生意參謀/來源:職業餐飲網/餐飲界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